


“给我一朵鲜花,我闻得到心动;给我一阵清风,我触得到星空……”一群特殊的孩子用悦耳、轻柔的歌声演绎自己的梦想,让人感动。
11月1日晚上7点半,东莞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“福彩相伴,爱暖童心”专场演出在玉兰大剧院温情上演。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的孩子们来自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,他们大多身患残疾,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、对梦想的追求,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。
社会福利中心65名孩子参加专场演出
东莞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“福彩相伴,爱暖童心”专场演出共为观众带来了十多个节目,其中绝大部分都由东莞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的孩子们演绎。
当晚,东莞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65名孩子带来了歌曲《每朵花都会盛开》《如愿》《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》,非遗灯笼舞《灯·韵》,朗诵《母爱》,非洲鼓《宝贝》等多个精彩的节目。
或许孩子们的舞步、音符和动作并不完美,但每个孩子都全身心投入,尽情享受舞台,在舞台上闪耀着光芒,深深打动着台下的观众,赢得阵阵掌声。
阿胜(化名)有着一副清澈、明亮的嗓音,歌声悠扬、动听。当晚,他参加了多个歌唱节目的表演。“不要迷茫,不要慌张,太阳下山,还有月光,它会把人生路照亮,陪你到想去的地方……”这首由他演唱的《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》,让观众热泪盈眶。
阿胜5岁进入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,腿部有残疾,后来经过多次治疗,阿胜逐渐学会爬行、走路,如今站在舞台上一展歌喉、闪闪发光。
“我想做歌唱家,这个理想一直都在。”阿胜说,这是他第三次站在玉兰大剧院的舞台,仍然很激动。“每一次,我都会尽全力,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。”
“为孩子们的表现而感动”
东莞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的成立和成长,离不开东莞市歌唱协会副会长、东莞市可园中学音乐科组王老师的引领。
“音乐可以治愈孩子。”在11月1日晚的专场演出中,王老师感慨,自己的梦想是,让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们站在舞台上,获得自信,成为最闪亮的那道光。“孩子们做到了,他们完全有了把控舞台的能力,超出我的想象,特别棒!”
“以前大家总是‘蹭’别人的舞台,表演一两个节目就很满足。”王老师笑称,今晚是孩子们的主场,“相信孩子们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卢主任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“卢妈妈”。“非常幸运可以当孩子们的妈妈。”当晚,在观看孩子们的专场演出时,卢主任动情地说,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示着骄傲和自信,也展示了他们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,“我为孩子们的勇敢、专注、全情投入而感动。”
从合唱团到艺术团,助力孩子们梦想开花
此前,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卢主任希望能够引进艺术教育治疗,丰富中心儿童的文化生活,全方位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老师来到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,在交谈中得知中心孩子们非常渴望学习唱歌。2023年3月,在王老师的引领之下,一支由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30名孤残弃困残障儿童组成的“慈幼之声”合唱团诞生。
每个周末,孩子们都会接受专业的授课指导。有的孩子因为视力障碍看不见歌词,但在中心老师的帮助下,也能快速记下歌词。对音乐的热爱和重复的练习,让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。
为了帮助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更多的孩子追求艺术梦想,2025年3月,在东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的赞助支持下,东莞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正式成立,为孩子们构建“艺术教育-心理疗愈-社会融入”三位一体的成长支持体系,圆了孩子们的艺术梦。艺术团现有85名普特儿童,依特长兴趣分为“慈幼之声”合唱团、“爱幼之星”乐器队、“仁幼之韵”朗诵社、“善幼之舞”舞蹈团。艺术团中,大多数孩子身患残疾。因此,老师们遵循“适性教育”开展个性化培育,给每个孩子制定适合他们成长的艺术疗愈方案。其中,女孩飞飞(化名)喜欢跳舞,但因为身材较胖没有自信。考虑到她适合唐装,老师们便给她编排了唐朝的舞蹈。后来,飞飞终于可以从容地站在舞台上翩翩起舞,还成了舞蹈团的核心成员。小怡(化名)性格较为孤僻,脸上很少有笑容,也不喜欢对着镜头拍照,但她非常喜欢唱歌。参加合唱团后,小怡变得开朗、阳光。现在的她,一看到中心的老师就会笑着打招呼。有一次,卢主任到小怡的学校开家长会,老师表扬小怡变化很大,作文也写得很好,成绩不断取得突破,获得特别进步奖。
从合唱团到艺术团,东莞市福利中心孩子们追求艺术之梦的队伍越来越庞大。孩子们在一次次登台表演中,越来越阳光,越来越自信。
“扶老、助残、救孤、济困”是中国福利彩票的发行宗旨,而艺术团的成立,正是东莞福彩践行宗旨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探索与实践。“每朵花都会盛开,只是在不同季节;在你自己的节奏里面静待花开。每个人都会长大,只是有人慢有人快;生活无好无坏,花开不败。”这是11月1日晚孩子们演唱歌曲《每朵花都会盛开》的歌词,也是东莞“福彩慈爱”艺术团所有孩子成长历程的写照,以及追求艺术之梦的缩影。孩子们以精彩的表演向关心他们的叔叔阿姨们表示感谢,来自社会的关爱,帮助特殊儿童健康成长,迈向更好的未来。